这个四月,在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桥头镇,处处都是生机盎然的景象。在藤子沟国家湿地公园岸畔,不少学生来到湖岸之畔,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美丽乡村的山川风貌。

自桥头镇开始发展写生产业以来,每年春天都能吸引众多师生前来写生实践。就在这两天,来自四川美术学院的上百名师生来到桥头艺术写生创作基地,搭建外出实践“大思政”工作坊,共同绘就桥头乡村振兴新画卷。

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党委委员、本科生党支部书记白乡林介绍,此次工作坊课程形式包括田野考察、艺术创作、人物访谈、企业参观、红色研学、美育公教、在地展览等,改变了以往外出实践教学中单纯的写生、艺术创作的教学模式,把思政教育、劳动教育、美育融为一体,将学生价值观塑造融入课程全过程。

对于学生而言,既能参与田野写生、民俗艺术创作等美育实践,又能通过劳动体验深化对乡土价值的认知,实现“艺术介入乡村”的社会服务功能,厚植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在田畈村第一书记的微党课上,学生们了解到当地大力发展的田畈梨,便想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知识为田畈梨设计包装与宣传海报。”白乡林说,学生在一个个真实的社会生活场景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觉思考在乡村振兴、城市形象更新等国家战略中设计能如何为,学生应如何为等问题,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主动承担起乡村振兴等时代重任,为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贡献设计力量、设计智慧。这也是近年来四川美术学院不断深化“思政+艺术”育人路径的生动缩影,是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融合的有效途径。
“这次出行不只是一次写生,更是一次对社会人文风俗和文化教育的深入了解。”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2024级学生赵一格这次来到桥头镇后,准备为藤子沟湿地公园景区设计一些周边产品,助力景区提高吸引力。“希望能利用所学服务乡村振兴等国家事业,不只限于理论、书本,更是在实践中将想法变为现实,真正对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发挥作用。”

据了解,桥头艺术写生创作基地是桥头联动四川美术学院等高校围绕“美术美育、思政研学”目标定位,并联合川渝48所美术院校,汇聚全镇文旅资源打造的西南地区最具乡村艺术特色的写生创作基地。以“写生基地”和“乡野学堂”为平台,构建了乡村美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创新模式,为艺术劳动与乡村发展提供双向互动场景。
目前,基地已投资约5000万元建设占地21亩的乡村美术馆、驻留创作中心、学术中心等设施和56个高质量写生创作点位,与镇内51个经营主体签约合作形成802个床位、超1000个餐位的服务保障能力。2024年,接待写生创作人员16688人次,实现综合经济效益428.8万元。
市委宣传部帮扶集团驻乡工作队队长助理熊睿琪表示,驻乡工作队将继续用好“三联”工作法推动桥头镇写生产业发展。一是联企优服,专人对接写生企业,服务其规划、设计、运营等全过程,适时给予资金支持;二是联媒扩声,协调中央和市级媒体资源,策划写生相关主题宣传活动,推广引流;三是联农兴业,用好“五联五共”经验,队员“一对一”对接农家民宿,开展业务培训,协助做好写生学生住宿、用餐、娱乐等服务。
目前,基地正以重点项目为牵引迅速迭代升级,待项目全面完工后,可实现单日接待1000人次、年接待人员16万人次,每年可产生综合收益800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120余万元。
上游新闻记者 王梓涵 受访者供图
相关文章:
建议小学延时放学再上热搜:家长接送问题不能靠一刀切04-13
“浙江第一村”,一年引来数百万人次打卡凭的是什么?04-12
贵阳市通报六例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04-12
春季写生正当时!高校师生走进重庆石柱桥头镇绘就乡村新画卷04-11
加强人才引领 助推乡村振兴 定边县盐场堡镇付圈理财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综述04-11
圳有为|对话市人社局局长王楚宏:超常规力度构建人才磁力场04-11
女子花60万断骨增高13cm 后遗症缠身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