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位退一寸,服务进一尺!凌晨两点护航解困的执法艇,是湘江上最安心的航标!”4月6日,一艘搁浅的“湘衡阳机0988”船船长紧握执法人员双手感慨。3月7日至4月4日,湘江长沙综合枢纽二线船闸实施年度检修,面对单线通航压力与枯水期叠加的“双重大考”,长沙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交出了一份“全天候护航、全链条协同、全要素保障”的硬核答卷。
昼夜坚守,织密安全防线
二线船闸停航检修期间,湘江航道通航能力锐减40%,叠加枯水期水位日均波动0.3米的复杂水情,船舶搁浅风险陡增。水上执法大队全员进入“5+2”“白+黑”的“战时状态”,24小时轮守锚地、船闸及浅滩重点航段,累计开展专项巡航2000余公里,排查处置航道淤塞、航标移位等隐患30余处。在船舶待检核心区,执法人员运用AIS + 北斗定位系统实时监控500余艘待闸船舶动态,实现“隐患秒级响应、险情分钟处置”。

(图为执法人员延长安检窗口检查船舶配员)
科学调度,力解搁浅危机
“钢卷船载重大、吃水深,传统浮吊救援无法实施,必须创新破解办法!”针对船闸检修期间多艘钢卷运输船搁浅航道难题,执法人员创新采用“水位预判”模式,每日根据水位动态调整安检频次、延长安检窗口,并指挥其他船舶单向交替通行,有效保障狭窄航道畅通,未发生剐蹭事故。3月28日,在“湘娄底机8158”货船搁浅事件中,执法人员驾驶巡逻艇连夜护航7小时,确保上下行船舶安全绕行,并结合天气预报精准预判脱困时机,确保千吨级特种钢材安全运抵有关重点工程。

(图为执法艇护航船舶绕行搁浅区)
靶向攻坚,疏通锚地“肠梗阻”
面对锚地日均500艘船舶的密集停泊压力,市交通综合执法支队实施“四色分区管理法”:按待闸状态和货物属性划分红(危化品)、绿(应急通道)、黄(待闸船舶)、蓝(待检船舶)四大锚泊区,配套“2小时动态巡检”机制。检修期间累计调整船舶停泊秩序3680艘次,化解刮擦纠纷16起,锚地通航效率提升35%。在两次持续30小时的大风停航期间,执法人员提前开展夜间巡航及安全宣教,提醒船舶加固锚泊,安抚船员情绪,同时,执法人员24小时驻守现场,随时应对突发状况,确保近500艘待闸船舶秩序井然。

(图为执法人员指挥船舶单向交替通行)

(图为执法人员深夜检查货船绑扎)
绿色通道,护航经济命脉
“船闸检修不能影响企业‘生命线’!”市交通综合执法支队联合枢纽办开辟重点物资运输“三优先”通道——优先安检、优先调度、优先通行,累计保障华菱湘钢、湘潭电厂等企业312艘次保供船舶快速过闸,挽回潜在经济损失超2000万元。通过“水陆空”立体信息网(船载终端、调度系统、甚高频电台),实时推送水位预警、调度指令67次,指导船舶科学配载260艘次,重点物资船舶平均待闸时间较常规时段缩短25%。

(图为湘江长沙综合枢纽二线船闸检修完毕恢复通航)
“交通运输执法部门的快速响应与专业处置,为船闸检修期间枢纽高效运转提供了坚实保障。”长沙市湘江枢纽办船闸调度部门工作人员表示。据统计,检修期间单线船闸日均过闸量达105艘次,二线船闸更较原计划提前3天恢复通航。随着4月5日双线船闸全负荷运行,湘江“黄金水道”正以更高效率服务全省经济发展。(通讯员:李仲芳)
相关文章:
护航黄金水道丨长沙交通执法昼夜奋战保畅通,助力湘江枢纽船闸检修圆满收官04-11
“甲亢哥”长沙行感受长沙美食04-08
西阳河畔的生态蝶变:碧波焕新 白鹭翩飞04-08
4月21日起,船舶吨税缴款凭证和吨税执照可自主打印04-07
464道非遗特色美食亮相广西南宁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