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近两年,开源创新在具身智能、大模型、6G、量子技术等未来产业领域异军突起,正在成为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急先锋”。从中芯国际依靠开源协同打破芯片垄断格局,到深度求索(DeepSeek)开源大模型引发技术生态重构,开源创新正在重塑技术研发范式并助力我国企业的技术突围。在这一进程中,如何完善与开源创新趋势相适应的知识产权治理体系,成为新时代科技治理的关键命题。
近年来,全球开源项目数量呈指数级增长,在知识共享、技术扩散、产业赋能等维度催生出“裂变效应”。开源创新通过打破技术垄断“黑箱”,加速了创新要素流动,为初创企业搭建了技术和竞争力跃迁的阶梯。例如,宇树科技选择开放兼容的电驱动架构,从而整合消费电子和电动汽车产业链资源,将机器狗整机成本从40万元压缩至万元级。2024年,宇树科技的机器狗销量达2.37万台,市占率达69.75%,而同期依赖封闭生态的美国波士顿动力销量仅2000台。在量子计算领域,本源量子通过“技术降维”策略将超导量子芯片操作系统“本源司南”、量子编程框架等核心技术模块开源,使高校科研团队无需千万元级设备投入即可开展研究,国内量子计算专利申请量实现年均150%增长。
开源创新颠覆了传统技术竞争的零和博弈逻辑,催生了多元主体协同进化的创新生态。例如,我国半导体产业通过技术共享与协同创新,中芯国际与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企业通过共享专利技术和深度协作,在高端设备国产化方面取得显著突破。DeepSeek采用“核心算法保密+应用层开源”策略,其开源模型通过开放技术模块与行业知识图谱、复杂场景应用的加速迭代,在云计算、医疗、教育、金融、制造等领域形成垂直解决方案,大幅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华为昇腾社区汇聚开发者超50万人,推动研发模式从“封闭式攻关”转向“问题发现—方案众包—商业转化”的动态循环。开源创新拓展了技术迭代的时空边界,加快了我国企业从技术追随者转变为生态构建者的步伐。
客观地看,开源创新给知识产权治理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开源创新丰富了知识创新资源,为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了更多研发素材和灵感。众多创新主体的参与,加速了技术创新和迭代,企业可借此快速获取新技术并转化为知识产权。以开源许可证为核心的多样化治理模式,也为知识产权治理提供了新的规则和思路。另一方面,现有知识产权治理体系逐渐难以适配开源创新的爆发式增长。在开源创新中,知识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的独占性存在冲突,开源软件的广泛使用也增加了侵权风险,传统“一对一”侵权监测机制已无法应对“分布式创新网络”。
从本质上讲,开源创新与知识产权治理的协同演进,是生产关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态调适过程。对此,应制定和完善与开源创新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明确开源软件的版权归属、使用许可、侵权认定等关键问题,为开源创新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加快地方政府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角色从管理转向服务,推广杭州、深圳等地“不叫不到、随叫随到、办事周到”“非必要不干扰”的服务理念。构建支持开源创新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促进知识产权的流转和商业化,推动更多高质量开源项目涌现。企业在采取开源、开放策略的同时,也要加强核心技术的商业秘密保护,探索“算法开源+专利保护”混合模式。应探索知识产权治理变革的中国方案,鼓励国内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国际开源社区,推动建立公平、公正的开源创新全球治理规则。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马一德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大学讲席教授、知识产权学院院长)
相关文章:
安徽安粮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车2040转让挂牌转让,底价8.7625万元04-16
有的放矢推进国企经营质效跃升04-16
在高水平开放中共享发展机遇(和音)04-15
世界互联网大会2025年实践案例及领先科技奖宣介会在香港举办04-15
2025年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推荐工作启动04-15
抓创新扩产能 持续领跑风电主轴行业 金雷科技股份公司高端传动装备科创产业园项目计划7月投产04-15
消博会港澳台参展商看好市场前景04-15
知识产权治理如何适应开源创新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