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之州,惠聚美好。这里,既有万亿工业大市的蓬勃动能,又有“半城山色半城湖”的诗意栖居,更有城乡融合发展的美丽画卷。
从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的顶层设计,到畅通城乡要素的集成改革;从未来社区的全龄服务探索,到“最美旅游公路”串联的乡村振兴图景——惠州正以打造高品质现代化城市为目标,以做强中心城区为主抓手,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大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让城市的开放包容与乡村的绿水青山相得益彰。

惠州西湖春景。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优化城乡布局
规划引领打开空间格局,打造开放包容现代品质城市
登上位于惠州苏东坡祠内的娱江亭,脚下的东江逶迤流过。江的南边,归善古城沉淀文脉;江的北边,CBD高楼勾勒天际;江上,鹅城大桥以“浪漫之吻”串联两岸灯火,见证历史文脉与现代发展的诗意对话。
历经千年积淀和设地市后30多年快速发展,惠州这座依山伴湖、拥江抱海、底蕴深厚、人文荟萃的现代化都市,正以其开放包容的姿态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
“想不到一座万亿级工业大市竟有‘半城山色半城湖’的诗意。”惠州城市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侯婷来到惠州16年,她不仅在这座城市找到了实现价值的舞台,也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清晨在红花湖绿道骑行,傍晚在水东街感受宋城遗韵,周末去稔平半岛看海,工作和生活完美兼顾。”
如果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那城市品质便是它的内涵——让每个人都能在字里行间触摸到城市的温度。
建设开放包容现代品质城市,是省委、省政府赋予惠州的使命任务之一,也为惠州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以千万级人口、万亿级经济规模的标准,进一步优化城市形态格局。
今年3月发布的《惠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出,构建“1+1+1”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将惠州全市划分为1个生态发展区、1个城市发展区和1个海洋发展区,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并依托“丰”字交通主框架串联重要功能节点,形成“丰脊拥湾,山海联动”的城市空间结构。
区域协调发展,是建设现代品质城市的题中之义。《惠州市打造开放包容现代品质城市实施方案》提出,着力提升惠城区和仲恺高新区、惠阳区和大亚湾开发区城市化水平,引领带动全市协同联动、全面发展。提升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城镇化水平,规划建设县域副中心。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城镇建设工作,抓好特色圩镇培育,做好和美乡村建设,打造“区县富强、镇村振兴”之城。
为何强调城乡并重?市委党校科研部主任、经济学博士黄忠平认为,惠州兼具大湾区产业高地与生态屏障双重角色,城乡并重既是使命担当,更是发展机遇。依托生态、区位、产业与改革优势,加大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力度,让城乡生活一体融合、各有精彩,惠州有望成为广东探索共同富裕的“城乡融合试验田”。
如今,一个个美好生活的新图景正在城乡之间呈现。
“以前办理养老金认证要到县人社局,现在到社区就可以用手机完成认证,真方便。”在龙门县首批未来社区试点——龙城街道城东社区的综合办事大厅里,退休职工廖叔连连点赞。
去年10月,惠州启动未来社区试点建设,在全市范围内选取15个村(社区)开展试点工作,聚焦“一老一小”等特殊群体需求,构建全龄服务体系,满足人民对美好未来生活的向往。
建设未来社区是惠州打造开放包容现代品质城市的积极探索。今年,惠州将通过更多实际行动重塑城市发展格局、打开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畅通城乡要素
深化集成式改革,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县域,一头连着城市,一头牵着乡村,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枢纽”与“试验田”。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发展县域富民产业与乡村建设”列为重点任务。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加速的今天,县域经济如何成为富民强村的“发动机”?
惠州以破除“马路经济”为切入点,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
“现在驾车行驶在博罗县城北环大道上,一路都很顺畅,风景也好,心情舒畅!”市民张先生感叹道。自2022年全线通车以来,北环大道逐渐取代G324国道博罗县城段成为交通主干道,分流了很多大货车,极大改善了博罗县城的交通与生活环境。
惠州境内有20条国省道,其中71段穿越圩镇,以往道路两侧占道摆摊等情况屡见不鲜,既破坏道路美观,又给交通添堵。
为改变这一状况,惠州把国省道从圩镇中“甩出去”,改成市政道路,优化道路节点和交通设施。同时,推动“马路经济”向“园区经济”转型。例如,位于惠城区水口街道的江滨路通车后,不仅缓解了省道120线的交通压力,完善了东江湾园区交通网络,还促进了园区发展。
“交通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城市。惠州要从系统谋划国省道路网优化提升规划入手。”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规划推动一批省道升级为国道,一批县道升级为省道,探索构建通达产业园和县区副中心的快速交通体系,让各类要素在县域内实现更高效流动与集聚。
县域是城和乡的结合点。黄忠平认为,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统筹城乡规划建设,梯度配置公共资源,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可以促进城市产业链向县域延伸,形成“城市研发+县域制造+乡村文旅”的垂直分工体系,整体提升惠州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惠州在实施“百千万工程”中持续深化集成式改革,进一步激活要素、体制和力量,激发释放县镇村活力,为城乡融合发展注入动力。
建设用地整治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重中之重。对农村零散、闲置、低效建设用地进行整理盘活,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将极大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
惠阳区新圩镇长布一号地块面积约8.6万平方米,是长布村早期引进工业项目的村级工业聚集区之一,现存多家产值低、税收少、能耗大企业,效益低,租金少。
如何破题?新圩镇采用“镇村合作+物业返还+货币补偿”模式进行土地整治,计划引进金吉星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新型储能设备商贸总部项目,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税收约4500万元,村集体年收益408万元,实现村集体收益近6倍增长。
在深化集成式改革中,惠州聚焦解决实际问题,以“小切口”、具体化改革举措,创造性推进工作。
针对长期以来罗浮山存在“一山多治”多头管理的问题,惠州开展行政区划改革,设立新的长宁镇,优化行政体制,一体统筹建设公用设施,提升旅游服务配套能级,为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聚焦“三线整治”由谁牵头、钱从哪里来的难题,惠州探索实施“四网融合”三线整治模式,由供电部门牵头,移动、电信、联通、广电等运营商配合,整合线路,共享使用相关资源,有效解决线路乱拉乱接等顽疾,减少多头重复投资,消除安全隐患。
推进城乡融合
以引领区建设为牵引,打造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
“美得像洱海!太出片了!”站在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最美旅游公路”显岗水库一带的最佳拍照点,市民魏晓如将美丽风景和美好心情发到朋友圈。
这条218公里的“最美旅游公路”以“8字形”串联南昆山和罗浮山,涵盖1条国道、1条省道、7条县道,连接9个镇、54个行政村、200多个景点,将在今年上半年全面建成。公路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当地的交通条件,还为镇村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位于龙门县麻榨镇中心村的鳌溪大榕树驿站,工人们忙碌作业,建设现场一片火热。中心村村委会副主任张奇峰介绍,中心村充分利用村里的千年古榕树、祠堂、鳌溪河等自然人文资源,因地制宜打造古榕树广场、河道景观、商业配套等,“紧紧抓住引领区建设这个机遇,把我们的特色、亮点充分展示出来,吸引更多游客进村,带动村民增收。”
一条公路打开发展空间。当前,惠州把推进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建设作为“百千万工程”的最有力抓手和重要发展机遇,坚持高标准规划设计,推进城乡融合,掀起建设热潮。
惠州以重点项目牵引产业提升,引进一批国内知名乡村酒店以及奥飞娱乐等头部文旅企业,前置运营,打造高端民宿集群。实施引领区建筑艺术计划,邀请著名设计师及团队提供艺术赋能,激活惠州乡村建设工匠力量,建设一批标杆艺术建筑及艺术装置。探索整村改造空心村新模式,加快建成一批整村改造示范标杆,让沉睡资源变为增收活水。2024年,引领区在建、新签约项目233宗,总投资约650亿元,已竣工52宗。
在实施“百千万工程”过程中,惠州突出“抓两头促中间”,在巩固提升“5+50”个首批典型镇村的基础上,加快第二批“19+157”典型镇村培育,推动“14+50”个镇村重点提升,辐射带动其他镇村同步发展,镇村面貌加速蝶变。
仲恺高新区潼侨镇,色彩斑斓的建筑外立面、精致细腻的墙绘随处可见,东南亚风格的美丽示范主街让人眼前一亮;博罗县横河镇郭前村在推进农房风貌提升中,注重遵循自然肌理、保留乡土元素,将本地生产的小青瓦用于屋顶房檐的建设改造,让村容村貌成为特有审美标识……
市城镇建设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惠州因地制宜建设美丽圩镇,创新农房风貌品质提升实施路径,以“四沿”为线、典型镇村为片,串点成线、连片成面,全面提升镇村颜值。去年,全市累计完成农房风貌品质提升4.1万栋,“小披檐”改造2.08万栋,提升改造数量位于全省前列。同时,以党建引领绿美生态建设,去年县镇村绿化植树109.4万株,建设各级“美丽庭院”超3.4万户,筑牢城镇生态底色。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院院长、广东省“百千万工程”专家智库首批专家委员吴志才认为,引领区要以高品质生活为中心,以比肩国际先进地区的标准来推进镇村建设,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实施乡村再造,跳出“穿衣戴帽”路径依赖,实现从穿“新衣”到穿“品位”的提升。
惠州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坚持以人为核心,突出在教育医疗上下功夫,增强县城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导入省内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一批名医院、名校与博罗、龙门托管共建;在引领区启动建设24个名(中)医工作室,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上下联动……如今,越来越多乡镇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百千万工程”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今年是“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之年,惠州将以引领区建设为重点,抓住产业这个根本,更好实现兴业、强县、富民,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来源:惠州日报记者张旭华 戴建 香金群 陈春惠
相关文章:
油菜花开激活庭院经济“一池春水”04-08
两部门:力争通过三年探索,城市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升04-08
这一行动如何改变济南?04-08
城乡并重!惠州加快建设高品质现代化城市04-08
江城区推进“百千万工程”2025年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攻坚动员会暨第一季度工作推进会召开04-08
旬阳市 | 甘溪镇人大:倾听民声聚民智,服务民生解民忧04-07
贸易战全面升级,这些城市冲击最大!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