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辽宁省集团化典型案例学校,自2014年集团化办学以来,大连金石滩实验学校历经“奠基、提升、跨越”三个发展周期,走出了一条“宇商情怀,美好教育,幸福人生”的特色办学之路。学校以馆校联动为突破口,构建“场馆资源+学校教育+家庭参与”三维协同体系,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创新范本。
夯实国家课程:让课堂与场馆共振共融
学校立足“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构建“场馆赋能课堂”新样态。在金石滩EX未来科技馆,学生通过VR模拟、机器人编程等沉浸式体验,将物理课本中的原理转化为指尖跳动的科技火花。
学校与鲁迅美术学院共建的“美育共生体”,将美术课堂搬到美术展览馆。这种“展厅即课堂,展品即教材”的模式,已辐射带动集团内4个学部开发馆校美育课程。
学校还开发了“亿年山海研学”项目:小学生用放大镜观察龟背石纹路,初中生绘制地质剖面图,在深入了解珍稀矿石贝壳的同时又培养海洋环保意识。这种分阶式研学,让课程知识,化作学生手中的标本与脚下的风景。
创新校本课程:五育融合的场馆实践
集团构建“场馆+校本”课程矩阵,形成“红色铸魂、书香润心、劳育砺行”三大特色品牌。在毛泽东历史珍藏馆的宣誓墙前,学生志愿者担任“红领巾讲解员”;在关向应纪念馆、在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学生亲手触摸复刻的抗战家书,家国情怀变得触手可及。“书香家庭”则让阅读成为纽带。在金普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家长与孩子共读《海底两万里》后,携手制作“荧光水母灯”;在金石滩植物园“树屋图书馆”,亲子家庭参与“自然笔记大赛”。近三年累计评选“最美书香家庭”近300户,学校连续三年被授予金普新区书香校园光荣称号。
劳动教育更在馆校合作中落地生根。金石滩北马山庄成为学校的“非遗工坊”,校外志愿者与劳动教师共同设计“二十四节气种植课程”,让孩子在耕种中感受春耕秋收的欢乐。这些特色课程让劳动教育从“打扫卫生”升华为文化传承。
未来展望:构建馆校社协同新生态
学校创新“场馆专家+学科教师+家长助教”的三维协作模式,同时积极探索AI赋能,实现专业知识、教学目标和亲子互动的融合。学校也将持续深化“三圈联动”机制:内圈强化场馆课程研发,中圈拓展社区实践基地,外圈链接高校科研资源。
目前,学校正与大连金石滩生命奥秘博物馆、大连金石滩EX未来科技馆、大连金石滩国家地质公园签订科普实践基地项目,与鲁迅美术学院、大连艺术学院、大连大学教育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建立实践基地,规划中的“金石文化研学带”将串起10个场馆,打造“十里海岸,全域课堂”的育人新格局。
【校长说】
刘春妮:让美好教育在文化浸润中自然生长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生命对真善美的追求。大连金石滩实验学校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发展理念,将“馆校协同”育人模式与“美好教育”的办学理念深度融合。这种打破围墙的教育创新,体现了美好教育“一元价值、三元特色、五育融合”的三个特质。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美好教育”的课程实践,让每一个场馆都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在“创新引领,成就美好”集团化办学的第三个五年教育图景中,培养“有温暖之心、有智慧之脑、有健康之身、有向美之趣、有尚劳之习”的美好少年。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李洪波
相关文章:
特色办学,打造馆校联动育人新格局04-30
12金7银7铜,工贸旅游学校创宁波市技能大赛历史最佳成绩04-30
西安市小学新教材精研精析系列活动在灞桥区东城一小成功举办04-25
民乐县东街社区开展“书香飘社区 阅读促文明”读书活动04-24
“三泰书香”全民阅读联盟暨“诗人@永泰”诗歌大赏活动启幕04-24
世界读书日丨阅见北疆 文润锡林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