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泉州“头上花园”不止蟳埔!67岁“粗脚头”手艺人的坚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0:22:00    

说起泉州簪花围,不少人想到的都是蟳埔渔女的“头上花园”。其实,这一发式并非蟳埔村独有。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泉州郊区的许多妇女都有梳圆髻、簪鲜花的习惯,大家称其为“粗脚头”。随着时代变迁,“粗脚头”已不再流行,但这门手艺还是被不少人传承保留了下来,晋江市陈埭镇海尾村的陈丽珍就是其中的一位。近日,记者采访了陈丽珍,聆听泉州“头上花园”的另一种讲述。□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张雯 实习生 林欣瑶 文/图(除署名外)

梳头簪花 触手可及的美丽

把刚摘下的芦荟均匀抹在头发上,仔细梳顺后,再于脑后盘成圆形发髻,然后用金髻塞、红色毛线和网罩做好固定,把鲜花串环绕在圆髻周围,最后依次插上篦、钗、插对等金银饰品……在陈丽珍的熟练动作中,一个俏丽又不失古朴的“粗脚头”就梳好了。

“粗脚头”的传统样式

陈丽珍今年67岁,留着一头干练的短发,鬓边别了一朵红色小花。她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海尾村人,从小就看着奶奶、妈妈和村里的妇女们梳“粗脚头”。“妈妈早上梳头时,我会在旁边仔细观察,慢慢地就学会了。”她说,就连与“粗脚头”配套穿搭的草鞋,也是她12岁时妈妈教的。时至今日,家里院子的角落还放着妈妈留下的编草鞋工具。

如此美丽的发型,为什么会被叫作“粗脚头”?她解释,这可能与古代缠足习俗有关。原来,从前泉州郊区的妇女需要从事繁重的家务和农活,劳动强度并不比男性低,这就离不开一双健康有力的“粗脚”。这些女性因此被称为“粗脚氏”,而“粗脚氏”为了方便劳作而梳的簪花圆髻,便顺理成章地被称为“粗脚头”。

她感慨地说,把长长的头发盘得一丝不苟、油光滑亮,再簪上美丽的鲜花,这对当时的劳动妇女们来说是一种触手可及的美丽,也是大家热爱生活的最直接表达。

细节满满 三种头饰是关键

那么,“粗脚头”与蟳埔簪花围有何不同?陈丽珍认为,有无髻塞是区分的关键。“蟳埔簪花围通常用一根象牙筷固定发髻,而我们要用骨搁和髻塞来固定。”据陈丽珍介绍,梳“粗脚头”时离不开三种主要头饰:一个是髻塞,一般有银或银镏金材质;一个是骨搁,也就是骨簪或银簪;另外还有金银打造的“搁股”,用于加固和装饰。

陈丽珍的侄孙女梳了“粗脚头” ,还换上与之搭配的传统服饰。(受访者 供图)

“这个髻塞是妈妈的,这把梳子是外婆传给妈妈,妈妈又留给我的。”她打开漆篮,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套由手工打造的髻塞、篦、钗和插对,每一件都小巧精致、工艺精湛。

她还记得,自己第一次梳上“粗脚头”,是十来岁时妈妈帮她梳的。那时梳“粗脚头”所用的都是时令鲜花,有含笑、茉莉、玉兰、黄菊花、粗糠花(千日红)等本地常见花卉。这些都得自己去村里面摘,有什么就用什么,只有遇到喜事了,或是主人家送花上门,或是到市区钟楼买花自己穿串,才会在头上多围两圈。“后来鲜花成本高了,大家才开始用熟花(仿生花),当然也能保存得久一点。”陈丽珍说。

期待传承 传统手艺再绽芳华

如今,逢年过节时给孩子们梳一梳头,是陈丽珍为数不多检验手艺的机会了。难得的是,她还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心思,为孩子们亲手缝制与之搭配的衣服。“十几年前,我有空了就拿出家里的布,给外孙女做几件衣服。”她从衣柜深处取出几套儿童版的大裾衫、直筒裤说道,“你看,每个针脚都是我缝的,每个盘扣都是我扭的,就想着做好一点,孩子能喜欢。”

陈丽珍展示给孩子们做的传统服饰

“孙女今年14岁,记得7岁那年,儿子要带她去开元寺玩,我就给她梳了‘粗脚头’,穿上大裾衫,没想到吸引了很多人围观、拍照。”说起这件事,她满心骄傲。

陈丽珍从奶奶、妈妈处传承下来的梳头工具

陈丽珍希望能把这些手艺传给孩子们,就像当年自己从妈妈那里传承过来一样。同时她也理解,时代不同了,孩子们平时工作、生活都忙,很难有专门的时间来学这些老手艺,再加上梳头工具的制作工艺正在逐渐失传,推广传承的难度也更大了。她提到,前几年想把妈妈的金髻塞拿去清洗,再多镀一层金,没想到从陈埭找到泉州市区,问遍了金店师傅,都说做不了。“不管是制作新的髻塞,还是简单镀个金,都没人会做。”这让她感到很意外,倍感遗憾的同时对妈妈留下的这套老物件更觉珍惜。“我就想,既然我们家还有这些工具,以后如果孩子们想学了,我一定会教她们,千万不要让‘粗脚头’民俗消失了。”

相关文章:

为完善全球人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04-07

清明小长假全市22万余人次现场文明祭扫04-07

广东“00后”女生为妈妈购买AI“复活”外公,网店该产品已售3000多单04-06

学习快评|汇聚共建美丽中国磅礴力量04-05

第一观察·瞬间|春天,种下未来04-05

南部山区这群“兵护林员”,无声守护着济南“绿肺”04-04

约满、限流!路上堵成猪肝红,有人抓狂:5个小时动了800米,气笑了04-04

“财米油盐”丨除了“老赖”,关于信用你还应该了解啥?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