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概念 是对犯罪各种内在、外在特征的高度概括,是对犯罪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简要的说明。它一般分为形式概念、实质概念和混合概念。
形式概念:
从法律形式上定义犯罪,指的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实质概念:
从行为性质上定义犯罪,指的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混合概念:
结合形式和实质,指的是既违反法律规定又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在中国刑法中,犯罪概念是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犯罪混合概念,即 触犯了法律并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参考条款:
1. 《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2. 刑法关于犯罪概念的规定,犯罪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具有社会危害性,即行为人通过作为或者不作为的行为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这是构成犯罪最本质或最基本的特征。
相关文章:
《中国绘画:元至清》|每日一书04-14
“软硬”协同 汕尾海丰构建县域治理新样板04-10
“财米油盐”丨除了“老赖”,关于信用你还应该了解啥?04-04
脑机接口概念异动拉升 创新医疗涨停04-01
三胎社会抚养费多少钱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