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一生可以说起起伏伏、跌跌宕宕,用座过上车来形容也不过分,鼎盛时期当过太子的老师,和皇帝、太后零距离接触,可谓风光无限,没落的时候被人陷害投入牢狱,百般受辱,差点丢了卿卿性命,在他的一生离京外任做官和被贬谪数次到地方职场,大宋的疆域基本走了个遍,但是他始终保持着一个平常的心态。这个心理调解的过程的转折点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本文重点详述苏轼一生的痛点---乌台诗案!
一、 问题起因:
事件发生在元丰政局,当政皇帝是宋神宗(宋神宗赵顼(1048年5月25日 ~1085年4月1日 ),初名赵仲针,北宋第六位皇帝。宋英宗赵曙长子,生母为宣仁圣烈高皇后。 ),当时变法派和反变法派的核心人物,都已经要么罢相、罢执政、要么退休、要么过世了。朝中人事纠纷斗争的焦点不再是变法问题,而纯粹是官场上的倾轧,不同派系的官员勾心斗角、互相诋毁对方。
当朝的两个宰相,一个是吴充(变法问题持中立态度),一个是王珪(毫无政见、庸人为相、嫉贤妒能、不能容忍有才华的人威胁他的官位。)王珪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勾结蔡确(参知政事)、李定(御史中丞)、何正臣(监察御史)、舒亶(监察御史)等人形成攻守同盟、打压异己巩固各自的地位。
苏轼自嘉佑二年进士及第后,名震京师,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卓越才华以及广博的学识,在士林的声望不断上升,近五六年更是如日中天,名声远播,已经是全国妇孺皆知的人物。当朝皇帝宋神宗平日最喜欢读苏轼额文章,他总是一读再读,爱不释手。临朝听政时也常常向身边近臣夸赞苏轼,令一般嫉贤妒能的小人颇感不快。而且苏轼连续三任地方官都政绩斐然,深得百姓拥戴。所以李定等人也是妒火中烧。何况苏轼对变法运动中青云直上的一帮新人从来就没有好感,加上让生性放达、口无遮拦,早已将他们得罪无遗。所以李定等人早已把苏轼当成了“眼中钉、肉中刺”,
苏轼既然名满天下,深得皇帝赏识,要搞垮他首先就得让皇帝厌弃他。苏轼喜欢舞文弄墨,常在诗文中讽喻朝政,但是宋开国君主钦定“不以言罪人”,宋朝一百多年来从未有人因诗文而获罪。但是沈括(沈括对天文、地理、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考古等都颇有研究。所著《梦溪笔谈》一书,内容涉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广阔领域,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曾经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出使杭州,专程拜访苏轼,临行赠沈括手录近作诗一册,留作纪念,但是不想沈括回京后,逐首加以批注,附在查访报告中,告他“词皆讪怼(所谓“讪”,就是讽刺;所谓“怼”,就是怨恨。)”,但是宋神宗置之不问,苏轼也没有放在心上。李定等人思前想后,认为唯有“讥讪朝政”一事是苏轼的致命弱点,可以故伎重演。所以目前只需要一根导火索。
二、 导火索:
苏轼按照朝廷惯例,三年徐州知州任期已到,需要能做官职任用,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二月三日,苏轼接到朝廷令下,移任湖州知州。四月二十日抵达湖州任所。按照惯例需要进谢上表,这份《湖州谢上表》成了李定等人诬陷苏轼准备整垮他的导火索。
三、 事件过程: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六月二十七日,何正臣首先发难,上表弹劾,指责苏轼谢上表“愚弄朝廷、妄自尊大”。七月二日,舒亶、李宜之同时进奏。指责苏轼“谤讪君上”。其中李宜之的责难更是强词夺理。其中苏轼苏轼出差路过宿州灵璧镇,为张氏的私家庭院写了一篇《灵璧张氏园亭记》,其中内有“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李宜之指出这篇文章“是教天下之人,比武进取之心,以乱取士之法,无尊君之意,亏大忠之节”,所以应该予以彻底清查处理。
最后的杀手锏李定出场,他于七月三日上奏,声言苏轼犯有四大该杀之罪。第一罪行:毁谤朝政,该杀;第二罪行:傲悖之语,日闻中外,该杀;第三罪行:他的诗文蛊惑人心,使人“不循陛下之化”,该杀;第四罪行:他既读书明理,却“肆其愤心”,明知故犯,该杀。
李定这篇奏章,字字句句指明,苏轼所怨恨、所讥讽、所毁谤的正是陛下本人,此法何等阴毒。宋神宗一连数天接到四份状纸,已经觉得“舆论沸腾”,应该予以重视,于是传旨“将苏轼谤讪朝政一案送交御史台根勘闻奏(意思是御史台要向皇帝报告彻底查究的结果,)”
随后从湖州押送京城,关入御史台牢房,从八月二十日到十月中旬,将近两个月的审讯,苏轼在精神上和肉体上都经受了难以言喻的凌辱和折磨。
最后在宰相吴充、皇帝祖母曹太后、王安石等的劝谏下,十二月二十八日对苏轼作出终审判决,从轻发落,贬官黄州。其余牵连的大小官员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处分。其中驸马王诜,“奏事不实”,被消除一切官职爵位;苏辙代兄受过,贬官筠州,其他牵连着都做出罚铜三十斤、二十斤不等处罚。
四、 人生的感悟:
在囚禁整整一百三十天之后,苏轼终于从监牢里走出来。他深深地吸了一口自由的空气,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舒畅和轻松。他想:这场灾祸已经过去,就让它随风飘去吧,用不着再去追究自己的过错,因为这样的遭遇对官场上的人来说司空见惯,如何快乐的度过余生才是最关切的事情。这就是苏轼,到了黄州,反而成全了他的文学造诣!各种旷世之作意蕴而生!苏东坡也就从黄州开始得名!!!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苏轼 【朝代】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相关文章:
华盼集成灶24小时售后服务热线实时反馈-今-日-资-讯04-21
炅狼壁挂炉各24小时售后全国客服受理中心实时反馈-今-日-更-新04-21
威廉斯锅炉400全国各售后服务热线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更-新04-21
力诺瑞特热水器售后服务中心号码售后服务网点实时反馈全+境+到+达04-21
蓝盾指纹锁售后服务24小时服务热线-全国400服务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更-新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