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中国人为什么提倡“让”?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5-06 14:49:25    

春秋时期养由基最善射箭,能于百步外射穿指定的柳叶,百发百中,当他射到第一百发时,人人鼓掌叫好,却有一位老者在旁对他说:“你有如此本事,我可以开始教你了!”

养由基有点生气,蔑视老者说:“你有多大本事?能教我什么?”

老者捋须微笑着说:“我不是教你拔箭钩弦,但我能教你不要再射了!再一箭射不中,刚才的一百发,岂不就全完了?”

老者不是教他争胜,而是教他谦让,让才可以戒盈戒满。

中国人为什么提倡“让”?这是为了安全。

宋代的高人林和靖就认为:在大江上张满了帆篷,在平陆上驰骤着快马,没人赶得上,是天下最得意的快事,但也是最可忧的危险。他主张“处不争之地,乘独后之马”,任由别人去嗤笑,却是最快乐安全的。

袁枚也告诉他儿子处世之道说“骑马莫轻平地上,收帆好在顺风时”,大凡猛着先鞭,轻舟似箭,最不能轻忽,懂得早日收敛,才最安全。

基于上述理由,东方文化推崇“让”,像杨椒山的家训里说:“宁让人,毋使人让我;宁吃人亏,毋使人吃我亏。”便成为中国人公认的美德。

当然,中国人也不是不主张争的,全看争的是什么。

例如曾国藩主张:趋事赴公则应该用强的方法争先,争名逐利则应该用谦的方法退让;开创家业则应该用刚的方法争先,守成安乐应该用柔的方法退让。

而黄昶则认为:“让”虽是最优美的德行,但忠孝廉洁的大事决不可让;“争”虽是极漓薄的风俗,但纲常名教的大节不可以不争。

曾说的争先是为了“提得起”,退让是为了“放得下”。

黄说要争的是忠孝名节的人格,其他物欲种种,都可以退让。

此外,中国人主张君要有争臣,士要有争友,用言语来谏诤,能消恶而成善,避祸而迎福,这种争反倒是大吉祥。中国人更重视自我的“争气”,俗语说“家有一争子,胜有万年粮”,争气的子弟才能使父母家族扬眉吐气,比什么财富勋业都可贵,中国人的争,是要争在自我品格的成就上。

相关文章:

什么人不能带粉晶狐狸01-23

屋子里飞蛾多为什么01-23

门上密封条用什么胶01-23

送二十朵玫瑰代表什么01-23

走好和好走有什么区别01-23

钻石耳环什么样的好看01-23

胡罗卜什么时候播种01-23

桂花和什么树嫁接能活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