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李敬业起兵勤王,武则天看到檄文后叹息道:宰相之过,安失此人?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19 10:06:54    

李治死后,武则天基本掌握了军政大权,随着权力的增长,其野心也逐渐膨胀起来——她要一步步从幕后走到台前,坐上那张曾经只能仰望的龙椅,亲自发号施令。

公元684年,武则天正式临朝称制。

不到半年,四方争献祥瑞,武则天借机大赦天下,宣布改洛阳为神都,洛阳宫为太初宫,另外还将旗帜颜色、官署名称一一改易。

更重要的是,她将自己的七辈祖宗都追封为王,并建立七庙。

按照《礼记》说的天子七庙,这明显是要改朝换代的节奏。

对此,一度助武则天夺权的裴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以吕后为例,告诫武氏不要重蹈覆辙。

武则天只是冷笑一声,继续建庙。

为了延续李唐,裴炎谋划过发动兵变,逼武则天还政天子,结果因为意外功亏一篑。

就在他懊悔之际,扬州传来消息:李敬业造反了。

造反的这位李敬业是李绩(即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长孙,李绩死后他继承了英国公的爵位,因为得罪武则天,被贬为柳州司马。途经扬州时,他遇到了一批因为相同原因被贬的官员,其中还包括了骆宾王。

骆宾王文采出众,由于看不惯武则天执政,时常上书讽刺,所以从长安主簿被贬授临海丞。

这群人凑在一块,便纷纷抱怨武则天的狼子野心,然后一致决定造反——不对,是做一番勤王大业。

没过多久,他们联络到了裴炎的外甥,时任监察御史的薛仲璋。薛仲璋在得到武则天巡视扬州的任命后,便星夜兼程南下,刚到扬州就听从李敬业等人的建议,以谋反的罪名拿下了扬州长史陈敬之。

接着,李敬业又谎称岭南冯氏造反,他奉命讨平叛乱。有了朝廷监察御史薛仲璋的支持,当地官员信以为真,纷纷打开府库,任其招兵买马。

古代作战讲究师出有名,为此骆宾王挥笔而就了一篇《讨武曌檄》。

这篇《讨武曌檄》写得慷慨激昂,又历数武氏罪状(罪状肯定不尽然是事实),最后疾呼道:“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念完骆宾王的檄文,爱才的武则天扼腕叹息道:“宰相之过,安失此人。

见众宰相沉默不语,她言归正传,又询问如何平乱。

这时,她的两个侄子,武承嗣、武三思打破了沉默,提议先杀掉李渊的两个儿子——韩王李元嘉和鲁王李元谨,以绝后患。

裴炎当即予以怒斥,还说只要太后交出大权,让皇帝亲政,贼人不攻自破。

听了这番话,武则天勃然大怒,喝令武士将裴炎拿下,再押入死牢。

入狱后,裴炎宁死不屈,名将程务挺为其求情,结果不但本人被杀,一家老少也沦为官奴。同年10月,裴炎也被处死。

言归正传,继续说李敬业叛乱的事。为了名正言顺,他们找到了一个貌似李贤(前太子)的人,对外宣称太子其实没有死,于是名义上奉他为主。

其实,李敬业并不想匡扶皇室,而是打算割据一方,过把皇帝瘾,所以他拒绝往北攻打洛阳的主张,反而挥军南下,打算夺取金陵。

李敬业此举,也给了武则天调兵遣将的机会。

武则天仅用了七天时间,便调集了三十万大军,任命李孝逸为将,南下平叛。

李孝逸是李渊的堂侄,属于远支宗室,曾打过几次小仗,并没有非凡的军事才能,之所以任命他完全出于政治上的需要。

为保证军事上胜利,武则天又让魏元忠充当监军。

魏元忠是河南商丘人,在太学当学生期间,便醉心于军事。

高宗朝时,唐军两次被吐蕃打败,魏元忠借机发表了一番看法。读完他的意见,李治将其提拔到中书省,后来又让升其为监察御史。

对于魏元忠这个人,武则天印象深刻。可能是发现他确实有军事才能,也可能是瞧不起李敬业,反正她任命了这位从未上过战场的魏元忠为监军,实际指挥战斗。

还别说,魏元忠干得也挺不错。

起初,李敬业的军队一度控制了大运河,都梁山之战,人数占据优势的官军被打得大败,李孝逸一时间没了信心,高挂免战牌,当起了缩头乌龟。

魏元忠力劝道:天下安危在此一举,若大军久留不进,太后大失所望,将军你的罪过就大了!

李孝逸恍然大悟,当即按照魏元忠的谋划,主动向叛军进攻,果然大获全胜。

取胜之后,大部分将领主张攻打高邮的李敬业,魏元忠又力排众议,坚持进攻淮阴的李敬猷,理由是李敬猷不懂军事,兵力又少,官军掩杀过去,能轻而易举拿下李敬猷。

李孝逸最终听从了魏元忠的建议,先是拿下了淮阴,后又乘胜进攻高邮。

在阿溪岸边,双方打了一场遭遇战,官军没讨到便宜,于是改为偷袭,没想到李敬业早有准备,官军又是损兵折将。

就在李孝逸想要再次龟缩时,又是魏元忠提醒,河岸多芦苇,而且是顺风,不妨用火攻。

次日,李孝逸便按照魏元忠的部署,有意制造出跑路的假象。

李敬业见状,激动地杀向对岸。

此时,官军点燃了芦苇,李敬业手下的士兵为躲避火势,纷纷跳入冰冷的河水中。

眼见大势已去,李敬业带着少部分随从先是去了扬州,然后又去润州(今镇江)带走了一家老小。

原本他想从海路逃亡高句丽,结果刚走到泰州,部下就发生了哗变,脑袋被砍下来送到了洛阳。

李敬业之乱,前后仅两个月,是一出彻头彻尾的闹剧。他空有野心,却没有与之相配的能力,最终身首异处,不但毁了自己的性命,也毁了其祖父李绩的一世英名。

最后说一下骆宾王的下落吧,这位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大才子的最终归宿,一直流传着不同的说法:

据《旧唐书》记载,李敬业兵败准备逃亡高句丽,骆宾王跟随,中途被李的部将王那相所杀。《新唐书》中则没有提到骆宾王被杀,只说其“亡命不知所之”。

唐人郗云卿在《骆宾王文集序》中说,骆宾王确实是逃亡了。

明朝正德年间,有人声称在今天江苏南通发现了骆宾王的墓。

清雍正年间,一个叫李于涛的人声称是李敬业后人,他们的家谱中记载了兵变失败后,骆宾王与李敬业之子隐居在南通一带。

当然,也有说骆宾王是投水而死的。唐人张鸷的《朝野佥篇》中,提到骆宾王兵败逃跑时投水而死。

最传奇的说法是他出家为僧了,《唐才子传》中有这样一则故事:话说青年宋之问曾游览杭州灵隐寺,见飞来峰高耸入云,草木葱茏,佛堂寂寞寥落。

宋之问诗兴大发,准备作诗一首,在想出“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一句后,一时间想不出下句。

冥思苦想之际,一老僧朗声而对: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宋之问茅塞顿开,回到禅房便提笔写下《灵隐寺》全诗: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后来,宋之问才知道,那位老僧就是大名鼎鼎的骆宾王。

只是当他再去寻找时,骆宾王已经飘然远走,再也不见踪迹。

相关文章:

普京宣布临时停火30小时 背后战略考量是什么?04-21

Beru壁挂炉售后服务热线号码-全国各售后号码实时反馈-今-日-资-讯04-21

卡蔓派保险柜售后维修号码-人工售后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汇-总04-21

盼盼防盗门/全国各市服务热线号码实时反馈全+境+到+达04-21

斯图华纳空调全国维修服务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汇-总04-20

oubor燃气灶全国各市售后服务热线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汇-总04-20

雅士林(YASHILIN)集成灶售后号码-全国400服务号码实时反馈-今-日-资-讯04-20

帝胜热水器全国各市售后服务点热线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汇-总04-20